
12条和平条款,说得跟加沙停火似的。可惜,地理不一样,身份不一样,连动机都不沾边。复制粘贴一份特朗普那套减配协议,硬往俄罗斯头上盖,被无视其实是活该。
镜头切回来,一个是哈马斯,在加沙的街头巷战里挣扎。一个是俄罗斯,整个东欧都在它的军靴下颤抖。谁会觉得他们能套用同一个规则?西方理论家的自信未免太膨胀。
加沙协议的“释放被扣押人员”、“国际部队进驻”、“非军事化”——用在哈马斯身上行得通。人家本来就没国家主权,没有联合国席位,打的是保命游击战。做不到翻桌子,只能谈条件。
可现在,俄罗斯——联合国五常,弹道导弹常规都在,谁敢安排它“撤军”,谁敢“国际监督”?在莫斯科的巨型会议桌前,这些条款连被读出来的资格都没有。笑话,真是笑话。
想象一下,乌克兰的参谋长看着打印下来的12条建议,脸色比前线战壕还冷。拜登在华盛顿大笔一挥:“第三方担保,和平稳定。”朔尔茨在柏林窗前长吁短叹,“总不能让北约参战吧?”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。计划像钉在墙上的备忘录,谁也没打算兑现。
俄罗斯的底气,其实不是嘴硬。2024年,阿夫杰耶夫卡已成废墟,乌军没了据点,昂贵的防线被一点点撕碎。恰索夫亚尔、波克罗夫斯克——一串地名背后,是满地铁轨和爆炸痕迹。弹药车轰鸣,夜色下的工厂不停运转。前线的主动权牢牢捏在俄军手里。等谁?还不是谁都不等。
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打了个哈欠,说话还一成不变。再多的新花样,都逃不过那句老话:“我们的条件未变。”普京警示西方,武器一再加码,下一步就是世界级冲突。然后“榛树”弹道导弹飞临乌克兰阵地,轰鸣一响,就是现实的提醒。
美国的算盘,从来跟欧洲不同步。特朗普今年上半年还嚷嚷乌克兰割地保平安,转脸就说可以全境收复。和泽连斯基吵完架,立场又变成了“谁也不敢保证和平”。国际舞台上,主桌都坐不满,一群人拉着桌布各自往后退——美国急着抽身,欧洲却想着钉住俄罗斯。
欧洲代表团专程飞到美国,协调什么呢?协调美国不再只顾自己。“冻存的俄罗斯资产派上用场”“制裁再上新台阶”,口号喊得震天响。可协议的条款毛绒绒,实际怎么落地?谁心里都没底。
偶尔外长们“建设性”讨论一局,明天特朗普就推掉了和普京的会晤。理由也坦率:“不想浪费时间。”只要底线没人碰,计划永远挂在墙上。说“和平”挺好听,可真有谁会为了和平让出一寸地盘?真有谁会按别人写的剧本收兵让步?
港口街头,流离失所的小孩在废墟边捡碎片,空中无人机飞过,叮咚一声,火光再起。谁在乎协议怎么写?大国自有大国的体面,平民只能自求生路。
俄乌,世界的心病。哈马斯只是在狭小加沙苦撑,俄罗斯身后的核武库,才是让所有“国际监督”变成笑话的原因。桌上谈判的文件,一张一张堆满灰尘,也覆盖不住炮火声音里的分歧。
12个条款就像12根绳子,没人敢真的往身上系。北约不敢直接参战,欧洲不敢真正逼俄破产,美国只想快点开溜。乌克兰被夹在中间,没人会替它全赔。和平计划的每一条,都是现实里破碎的倒影。
有的时候,会议室的灯光很亮,可战场上的夜晚依然漆黑。说到底,能决定未来的,还是铁轨上轰鸣的火车和签字时底下的核按钮吧。
按月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